2025-08-04 12:57:25 | 16教育网
本人就是八0年初中考上中专的,下面谈谈本市当时情况。
一九八O年我市(含市区、郊区和某国营农场,不含县)中考人数近八千人,中专招生66人(其中女生必须30,下述),市一中正规招收二百多人,其它高中不少于十所,每所具体招生人数估计不少于一中。据我所知当时市一中没有花钱买就能进校这一作法。
当年考试科目为语文(满分为100分)、数学(满分为100分)、理化(满分各50分,共100分)、政治(满分为100分)。总分400分。
当年中考没有正规复习资料,大都是授课老师腊纸刻印。一九七七年底国家才恢复中考和高考,大家都十分珍惜学习机会,都很用功。 农村户口 的孩子要想找个正式工作,除了当兵提干,中考高考几乎是维一出路。
据我所知当年招生名额如下:省交通学校2人(四年制),省邮电学校(四年制)2人,省农机学校2人,某电力学校锅炉专业10人,省幼儿师范10人(女),市师范学校30人(其中女生10人),某卫校 护理专业 10人(女)。
据我记忆:当年中考男生 录取分数线 为312分,女生降20分。当年市一中录取分数线为286分且语文必须及格(当年中考语文及格不到五分之一)。
综上所述:
一,中专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一。
二,中专为首先录取,分数线高于市一中。
三,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想找个 铁饭碗 (当时包分配, 干部身份 ,行政24级或技术15级),国家政策也是拔苗助长。
四,当年初中考上中专的同学,可以全部进市一中,而且排名在前。二年后(高中二年),若无特殊情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以考入重点大学。大胆一点说,八二年清华、北大、 中科大 等新生将会大面积换人。
五,我们目前都近退休,据我观察这批初中考入的中专毕业生,生活和发展得大多还可以,但和八二年考上重点大学的来比还有差距。
人尽天择顺其命,
物随人用作其功。
因为当时,读中专毕业,包分配工作。
三年中专毕业就有正式编制的工作。
高中三年还要考大学,大学毕业后才能分配工作,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中间差了7年。
换做是你,你会做哪样的选择。
这句话不知道出自何处?至少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是80年代的初、高中及大学生,初高中都是省重点中学。那个时候中专生也属于 国家干部 ,可以农转非,这个是关键。中专分为小中专和大中专两种,小中专是初中毕业生经中考录取的,大中专是参加高考的考生,超过录取分数线,没被录取本科和专科的人,可以选择读大中专。从学历上看,大中专和小中专差不多,都是中专学历。我们中考的时候,成绩好的人是不屑去报考小中专的,因为将来必然会考上大学的,选小中专完全是浪费自己的前程。考小中专的一般是成绩中等,以及家庭困难需要早点参加工作的人。由于那个时候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淘汰率太高,本专科加中专,录取率也只有百分之几,所以比较差的学校以及乡镇的中学,由于高考预考的时候,就极少有人能通过,即使侥幸通过预考,高考过线的希望也比较渺茫,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在中考的时候才会优先报考中专,因为那些学得好的学生都去考重点高中了,小中专竞争压力小,考上后可以农转非,成为国家干部,避开了高考的独木桥,也可以早两三年参加工作。我估计是这个原因,才有这样的话题吧
我1977年初中毕业,1979年高中毕业。1984年大学毕业便在学校任教高中语文。
我们没经历过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们那个时候,高中毕业也可以考中专,但都要参加 全国高考 的统一考试。其录取顺序为: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八十年代初,初中生考的中专,在我们这里叫"小中专",此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说实话,当时我很想上中专,因为我读的是 文科 ,那年我高考离本科线差了一两分,只能读专科,但专科又只能读师专,无其他选择。而我此前曾在学校代过课,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太苦太烦,不想去。但文科没有中专,只得硬着头皮去读师范专科学校了。
有人说八十年代,初中毕业生学习好的都去读中专了,考不上中专的才去读高中了。这一说法有些偏激,实际情况应该是大部分学习好的都去上高中了,有一小部分读中专去了。
还有人说,学习好的初中生考专科学校去了,这在八十年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专科学校属大学系列,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中毕业才可以考,初中生是上不了专科学校的,除非你通过自考,或你是 特殊人才 并经过特批是可以的。说这话的人,缺乏起码的常识。
由此看来,保留 历史 的真实面貌是件很艰难的事情。才过三十多年的事,而且所有经历者都还健在,结果,事就被某些人给硬生生地弄混淆了。再过三四十年,更不晓得会歪曲得怎样了?
这种说法绝对错误。
我们镇上有六个初中学校。我们学校当时毕业班120人,高中录取10人,不到10%。在中考之前,还要进行一次预考,这个预考很历害,几乎50%的学生被刷下去,光荣地回家务农了。
考高中也要 报志愿 。我当时压根没考虑中专志愿,只报了高中志愿,因为我当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些报中专的,大致情况如下:
1)考高中没希望。平时成绩中、下游。
2)家庭情况不好。
3)几辈子都是穷苦人,抓住了一个能端公家饭碗的机会。
中专院校不是太好。如地方的师范学校,机械专科学校,煤炭学校等等,在当时属于一般人不愿意去的学校。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中专院校报的人很少了,大家都知道这类院校水平不行,都不爱报。但中专院校还得开办,所以招生生源很差,一般考不上高中、又不想补习的学生就会报中专。
中考上了中专的学生,其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分配:三线穷苦的工厂居多;师范类一般到偏远山区,市区、县城压根没有其位置。
职称、晋升:职称有点尴尬。大本一般五年可评工程师;中专生就是技术员,在车间闷着,没人给你 评职称 。一些中专生评个 助理工程师 都很费劲,还必须学很多课程,经过几轮考试。
薪资:刚入职只能拿到大本生薪资的60~70%。涨幅低,大本一级二十多元,中专生只能涨不到十元。
待遇:中专生是工人待遇,至多技术员;大本是干部待遇。工作服都不一样。女生找对象,基本盯着刚分来的大本。
总结:中专生是八十年代很尴尬的存在。我们上大学时,也很少或者几乎不与中专生来往,他们的学校也很偏僻,规模也很小,还不如一般的高中,这样的学校,连一个象样的名师都没有,如何能培养象样的学生?所以说八十年代的初中专撑死了如同现在的职高。
这个话有些绝对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但大部分人的确是这样认为的。
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知识,渴望上大学,能够上个中专已经是很不错了。
当时,也不明白大学和中专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考上大中专就是干部身份,就有了铁饭碗。这一点可能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很重要,可以直接改变身份,跳出农门。
而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注定身份就改变了,没有必要再去读高中考大学,而且很多的家庭也希望孩子能尽早独立,挣钱养家,帮助家里负担经济压力。
因此,大多数学习优秀的孩子都会在初中毕业时,直接报考中专,如果能够考取,肯定去上,基本上没有人会放弃中专,去读高中。
而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上技校。
记得那时候初中毕业,想考中专是需要预选的,只有参加考试,预选上的才能去考中专,可想而知,这些能够参加中专考试的人已经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考上中专的自然是成绩更拔尖的孩子了。
记得邻居家的孩子当年考中专没考上,不得已上了高中,结果几年之后高中毕业却是考上了大学。
如果当年他能考上中专,是绝对不会去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后来的考大学一说了,连他本人都觉得很幸运。
归根结底,成绩优秀的人大部分都去读了中专,没有考上中专的才不得已去读了高中和技校,这应该是时代的产物,跟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关系。
这种说法相对正确。我是七八年高考考入师专,八一年毕业教书。
前八年在农村某镇初级中学教书,长期当班主任。那时候确实是中专热,因为考上了国家包分配,成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改革开放,就业机会很少。考出农村户口,吃国家粮成为农村优秀孩子的首选目标。竞争相当激烈。
这种情况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高考的扩招和国家分配政策的变化,才逐渐变淡。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就是农村出身的80后,97年参加中考,对当时的这个现象还是记忆犹新,因为我们那一届的同学就是这么过来的,后面就开始慢慢地考高中的多起来了。
记得那时,我的成绩中等,不算差,也不拔尖,年级排名大概都是在级35-40左右,但是人数少,全年级也只有七八十人左右,所以只能去到一个普通的高中上学了。
但是那时的农村,读书的人少,很多孩子读完小学就不读书,有些是因为家里穷,有些确实成绩不好,没有继续读的必要。所以上初一时一般一个年级三个班,但是到初三时就成了两个班,好多成绩一般家庭条件也一般的读到初二就退学了。
其实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成绩特特好的去上重点高中,但是重点高中一般在市里,要求也特别高,所以对于一所乡村中学来说去市里上高中的孩子几乎没有。
除去特拔尖的极个别,然后就是非常优秀、拔尖的几个了,这几个肯定都是去上中专的。
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成绩最好三四个就是去了县里的师范及其他中专学校读的书。
01 跟当时的国情及政策有关
国情就是当时 社会 处在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早点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就设置了中专需要考,且分数线高,因此一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在初中时代就去读了中专,中专读完就走上工作岗位了。
可以说那时能考上中专的的人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02 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那时的中专,读完都包分配工作还解决户口,而且学校都不错,例如:师范学校、卫校、党校等,都是些国家事业单位。
学制两年就可以出来参加工作,用那时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商品粮户口,也是拿国家工资吃皇粮的人了,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帮家里缓解经济压力,有工资拿回家,帮助下面的弟弟妹妹。 16教育网
如果成绩好的人不去读中专而是去读高中,然后考大学,这对一个那个时代的农村家庭来说压力是巨大的,而且那时的家庭最少是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很多孩子都没书,更别说上高中读大学了,因此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早读完书参加工作。
03 降低高考风险
成绩拔尖的人选择去初中专早点就业拿工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降低了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初中可以考上中专,高中三年下来未必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么对一个农村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现在时代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卓越高中、普通高中、中专在学生们与家长的选择中完全颠倒,内卷教育、鸡娃等等都成了时下新名词。
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教育如何改革,做一个对 社会 有人的才是根本 。
80年代大量优秀的人都选择中专,是那个年代的需要,也是那个时代所迫,并不是考不上高中。
那时,中专文凭的人就能为国家所用,在国营厂有一份正式工作。这是那个年代的人,特别是农村孩子吃“国家粮”最快途径,大家都梦寐以求。
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初也是如此。回想当年,我同时考上县最好的高中和市里维修 汽车 的技校,我最终选择上高中。父亲知道我的选择后偷偷地哭了,母亲后来才告诉我的。父亲表面说让我自己选择,但其实他希望我上技校,三年后就能有一份正式工作。上高中一切都是未知数,要是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空谈。那时候大学招收比例不高,我们高中一个班才考上三、四个。高中三年我发奋读书,成绩一直在全班前几名,但还是差了点分数没有考上,后复读一年才考上大学。毕业并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工作。
五十年代,国家刚刚建立,又逢抗美援朝,老一辈凭满腔热情建设国家。大家吃的是大锅饭,有福同享。
六十年代,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懂知识的人,父亲读完初中两年(那时初中就两年)就进到县里报名,进了供销社成为一名会计。
到我这一代,一个中专文凭或技校文凭就吃“国家粮”了,有了“铁饭碗”。
今天的年轻人,你们读了大学,即使是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都需要自己找工作,要想个“铁饭碗”,必须再考公务员。
也许将来,公务员也不是“铁饭碗”。
时代选择人,时代造就人。每一代人身上都深深刻着时代的烙印。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生相当值钱,专科生都是“香饽饽” ,80年代高考难度有多大?的相关内容。
而且很多上大学后的过来人表示,即便是上了大学,将来也未必有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了,大学生出现了“贬值”。
很多同学表示本科生一抓一大把,研究生又很难考, 大专生的就业前景更不用说了 。现在和以前比差得太多,以前别说是大学生了,就是专科生都很值钱,为啥现在却不一样了呢?有些人觉得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考试难度大,所以考上的学生才不多,也就导致了同学们的竞争压力没这么大,所以大学生才那么值钱的。
其实,光从试题的难度来看, 七八十年代的高考应该没有现在难 ,题没有现在灵活,但是当时大学的录取率非常低。所以,大学生也就相当值钱,因为录取的人数少,导致当时专科生都是“香饽饽”。当时一名496分的同学就能够排在学校第二了,相当于现在考上了985或211大学。
80年代全国录取率也就只有20%左右, 学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也就是高考,能考上大学真的就能获得更多好的资源,得到好的条件,为同学们接下来要走的路铺好了基础。但如果把我们放在那个年代里,可能该考不上的同学也依然考不上,而且还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家庭条件也远不如现在好,所以同学们也就别做那种穿越的美梦了。
在当时7、80年代的时候,当时复读生非常多,远远比现在多,现在同学们如果没有考好的话,很少有复读的机会。但是当时复读多年的学生大有人在, 甚至有的同学复读十年八年, 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现在最多同学们复读两年左右,公立学校还不招收复读生,复读的话还要去私立学校。
还有在7、80年代,当时同学们上大学是免除学费的, 专科生也会免除学费, 学校还有十几块钱的补贴。虽然十几块钱放现在不算啥,但是当时十几块钱的补贴,还能免除学费,能够大大减轻同学们上大学的负担。而现在同学们上大学是自费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学费。
上个世纪高考和如今高考的 最大区别还在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 ,之前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机会上学的人几乎寥寥无几。但现在吃饱穿暖早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人们的经济水平提升上来了,对教育方面发展也更加重视,所以学生们读书上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上大学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虽然当时的大学生非常值钱,当时考上大学后能够有好的工作,现在都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现在本科大学生倒也不是遍地都是, 本科生会比专科生优势很多。 大家要树立自信心,尤其是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名校毕业,找工作吃力,但其实个人能力远比学校的光环重要。
当年高考卷网上大家也可以看到, 但是当年的教育资源有限 ,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难了,和现在没法比。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高考意味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许大家不觉得压力很大,但高考过后考到了好大学,真的会情况不一样, 学习的平台和起点不一样, 大家要全力以赴。
不管怎么说,读书肯定是对同学有好处的事情,学生的天职也应该是好好用功读书,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以上就是16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80年代都说最优秀的都读中专,考不上的才去读高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唐尚珺高考成绩2023年6月30日,唐尚珺公布了让培高考成绩为594分。在视频中,唐尚稿灶珺回顾了自己17年的高中生涯,再次确定今年决定去读大学,不再复读了,并坦承由于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这么多年走了不少弯路。对于今年会如何填报志愿,唐尚珺表示大概率会往师范类方向去选,同时也希望网友们给予指点和帮助。经过大半个月的预热,关于唐尚珺第15次高考考了多少分的话题终于键滑扮尘埃落定
法国雷恩第二大学留学申请要求及院系设置解析雷恩第二大学,UniversitéRennes2-HauteBretagne,中文译名为“上布列塔尼-雷恩第二大学”,简称雷恩第二大学。雷恩第二大学是法国的一所公立学校,成立于1810年。雷恩第二大学坐落于雷恩市中心,现在开设的专业有语言、社会科学、文字艺术、人文科学、体育等,其中语言专业涉及世界上20多种语言的研究和教学,是法国西部最大的语
读职业技术学校真的没用吗?为什么好多人都说没用,而且都说老师不负责?讲的我都怕了。读职业技术学校也有用,有负责的老师,也有不负责的老师。职业技术学校简称“职校”,中专的一种分支,属于中等职业学校。职校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是中国特色办学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可以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通过技能考核,合格后可以得到国家认可中专学历。毕业安排职业技术学校的毕
女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去读什么好??1、幼师,女生去当教师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了,稳定,工资待遇不低,而且还有假期。另外,工作压力也不算很大。/2、人力行政专员,人力类的工作是非常适合女孩子去做的,这个工作比较繁琐,而女孩子的细心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护理人员,护理还是比较适合女孩子的工作的!当然,护士也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收入还可以!当然,具体忙不忙,还要根据科室和医院的繁忙程度来
读军校有前途么知乎一、军校在校生福利福利一:上大学不要学费,每月还有工资发这个福利,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很多考生可能也是因为这个选择读军校。就按现在的消费水平来说,一般的普通大学的学费每学年普遍高达6-7千,四年下来就光学费就要将近3万,而在军校,就可以省掉这笔费用。此外,在读军校期间,每月还可以领津贴,一般来说,每月发放津贴费,具体费用随着学习年限增加而递增,大一学员每人每
我是今年的高考生,想复读,听说阳江一中今年不收复读生了,是真的吗?建议一旦录取就去读,因为一年光阴很宝贵.当然,如果特想复读,估计在阳江补习的机会肯定是有的,请随时关注最新消息.对于阳江一中办不办补习班,可以肯定的是以阳江一中的名份办补习班肯定是政策不允许的.阳江一中的老师会不会以其他名义来办,这要看事态的发展,今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师资和教室不一定完全具备.阳江一中2020年高考
报志愿怎样参考往年的位次报志愿参考往年的位次的方法如下:1.理解位次的含义位次是指考生在某个考试或录取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考生的排名。在高考中,位次是根据考生的总分和参加该考试的人数进行排序得出的。一般来说,位次越靠前表示考生的成绩相对较好。2.获取往年位次数据为了参考往年的位次,考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数据。首先,可以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或教育部门咨询,
成都有什么比较好的职业技术学校?不想读初中了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四川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即国家统招)。2021年录取率、报到率、稳定率遥居全省同级同类学校之首。2021年面向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招生。学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座落于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大学城路2号。学院
2025-02-24 21:14:08
2024-09-27 17:45:25
2024-07-18 08:19:53
2024-05-24 11:21:02
2025-03-22 19:14:59
2024-09-27 07:52:24